第六章 君子为人之道
????原文:君子以成德为行,日可见之行也。(《周易·乾卦》文言)
????译文:君子的行为是以完善品徳修养为目的的,日常德行彰显,使人可见其德行之事。
????解读:君子当以成就道德为行为准则,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松懈,且光明正大地经得起人们的审视。
????原文:君子以虚受人。(《周易·咸卦》象)
????译文:君子以虚怀若谷的精神,容纳感化众人。
????解读:君子要虚怀无私,容纳他人。
????原文:君子以立不易方。(《周易·恒卦》象)
????译文:君子树立立世为人的原则,永不改变。
????解读:君子应立经久不易之志,择善而守,富贵、贫贱、威武都不能改变。
????原文:君子以言有物,而行有恒。(《周易·家人卦》象)
????译文:君子日常言语应有实在的内容,日常行为应遵循恒定的原则。
????解读:君子说话要有内容,言之有物,行动要有结果。
????原文:君子以致命遂志。(《周易·困卦》象)
????译文:君子以不惜牺牲生命来实现抱负。
????解读:君子要有以舍弃其生命的精神,来实现其志向。见义勇为,舍生取义。
????原文:君子之中庸也,君子而时中;小人之反中庸也,小人而无忌惮也。(《礼记·中庸》)
????译文: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,因为君子的言行不时都不偏不倚;小人的言行违反中庸,是因为小人的言行无所顾忌、无所畏惧。
????解读:关于中庸,是孔子最为重要的思想。但是孔子却并没有专门定义中庸的文字。从本段话可以窥见的是,中庸思想有不偏不倚,有所顾忌、有所畏惧的内容成分。按照孔子的其他言论,不偏不倚、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,自然之理,精微之极致,都属于中庸的内容精神。
????原文: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报答善者也,故君子莫大乎与报答善。(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)
????译文: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,其实这也是帮手别人行善,所以,君子的所作所为没有比跟别人一起行善更伟大的了。
????解读:一个人行善是不够的,要和大家一起行善,才是更为高尚的事。
????原文:恭者不侮人,俭者不夺人。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
????译文:一个真正恭敬的人,不会侮慢别人。一个真正俭朴的人,不会掠夺别人。
????解读:那些侮慢别人、掠夺别人的人,都是怕别人不顺从他的欲望。
????原文:君子无所不消其极。(《礼记·大学》)
????译文:君子处处都要追求达到至善的境界。
????解读:君子本身弘扬美德,追求的是至善至美。
????原文:行有不得者,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
????译文:凡是本身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效果的,都要反过来从自身上找原因。自身做对了,天下人自然回归向本身。
????解读:做事都有失败的时候,应该多从自身上寻找失败的原因,要先做别人的表率。
????原文:忠恕违道不远,施诸己而不肯,亦勿施于人。(《礼记·中庸》)
????译文:忠恕与道相去不远,不肯加于本身身上的,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。
????解读: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另一说法,是推己及人的思想表示。
????原文:人之患,在好为人师。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
????译文: 人们的弊端,在于遇事喜欢当别人的老师。
????解读:好为人师,大多数是因为没有自知之明。
????原文:道盛德至善,民之不能忘也。(《礼记·大学》)
????译文:君子品德完美,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善,百姓自然不会忘记他。
????解读:君子品德达到至善尽美,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怀念。
????原文:夫人必自侮,然后人侮之;家必自毁,然后人毁之。(《孟子·离娄》)
????译文:人们是由于本身有招致侮辱的言行,然后别人才敢侮辱他。一个家庭必然是本身先出现漏洞,然后别人才会乘虚而入来破坏它。
????解读:要想保持人和家庭的正常,首先保证本身和家庭内部不出问题。
????原文:好而知其恶,恶而知其美。(《礼记·大学》)
????译文:喜爱一个人,又能认识到他的缺点;不喜欢一个人,但又能认识到它的优点。
????解读:人们往往对喜爱的人有偏见,对不喜欢的人也有偏见,这都是品德修养不高的表示。
????原文: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(《论语·雍也》)
????译文: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,才是个君子。
????解读:文质彬彬,这是孔子所表述的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。孔子认为,质朴多于文采,就像个没受过教育的乡下人,显得粗鲁。文采多于质朴,就像个管文书的小吏。只有质朴和文采相得益彰,才是个君子。仁是质,礼是文。同时,质和文的关系就是仁和礼的关系,文质彬彬,也说明仁和礼不成或缺,不成偏废。
????原文:事父母能竭其力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
????译文:君子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。
????解读:这是君子为人之道中最为重要的孝道。
????原文:与伴侣交言而有信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
????译文:君子与伴侣相交说话诚实可信。
????解读:这是君子为人之道中的交友之道。
????原文:君子不重则不威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
????译文:君子不庄重自尊,就没有威严。
????解读:庄重本身就是君子应该具有的风度,这种风度不是故意装饰出来的,而是一种内在自信的外在表示。有了庄重,威严自然而然会产生。
????原文:主忠信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
????译文:对伴侣要讲忠诚和信任。
????解读:这是君子为人的交友之道。伴侣之间维持友谊的关键是彼此忠诚和信任。
????原文:君子无众寡,无大小,无敢慢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????译文:君子无论人多人少,无论大人小孩,都不怠慢。
????解读:这是君子为人之道中的待人之道。对任何人都不怠慢,众寡无欺,童叟无欺。
????原文: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????译文:君子端正本身的衣帽,严肃本身的目光,庄严而使人生敬畏之心。
????解读:这是君子为人之道中的仪表之道,穿着整齐,表情严肃,庄严。
????原文: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成夺志也。(《论语·子罕》)
????译文:三军的统帅可以夺取,匹夫的志向却是不成夺取的。
????解读:这是孔子的又一脍炙人口的著名经典语言。“匹夫不成夺志”,说明君子对人的志向和人格尊严的重视。对一个人来说,坚守本身的志向,保持个人的人格尊严,不为威胁恫吓所摆荡;对他人来说,要尊重别人的志向,不成强制性地改变别人的志向。这就是君子的为人之道。
????原文: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。(《论语·学而》)
????译文:贫穷而不能谄媚,富有而不能骄奢。
????解读:这就是君子的为人之道 。人处于贫穷的境遇时,要保持本身做人的人格;富贵了也不要盛气凌人。
????原文:放于利而行,多怨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????译文:事事都依据个人利益而行动,会招致很多怨恨。
????解读:这不是君子的为人之道。事事都依据个人的利益而忙活,就必然侵犯他人的利益,这就必然招致别人的怨恨,随着时间的推移,就会有更多的人怨恨你。
????原文: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????译文:不愁没有职位,愁的是用什么来立身处世。
????解读:这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。君子不是不追求名利地位,而是首先安身于自身的学问修养,使本身具备胜任职务的学识、品德和能力,在此基础上,求得别人对本身的认知和职位。这对那种得不到名位就怨天尤人,却不去努力学习修养以提高本身的人也是一种批评。
????原文: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????译文:不愁没人知道本身,只求本身具有真才实学而被人们所知道。
????解读:要别人知道本身,或者要提高本身的知名度,最根本的在于个人脚踏实地地学而不厌,充实本身,使本身有较高的道德修养,渊博的知识,多才多能。具备了这些,不愁无人知道本身。
????原文: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耻之。(《论语·公冶长》)
????译文:花言巧语,装出好看的脸色,摆出巴结的姿势来讨好人,是可耻的。
????解读:巧言令色是从言语和脸色上讨好别人,足恭是两脚做出巴结恭敬的姿势来讨好人。这是君子所讨厌和不为之事。
????原文:匿怨而友其人,耻之。(《论语·公冶长》)
????译文:把怨恨藏在心里,表面上却表示友好,是可耻的。
????解读:笑里藏刀,阳奉阴违,都不是君子所为,也不是君子的为人之道。
????原文: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????译文:富与贵是人人都想要的,但是不是通过正当的渠道和办法得到的,是不能接受的。
????解读:富贵不能淫。通过不正当的渠道获得富贵,是一种不义的行为,不符合君子的为人之道,对君子来说是绝对不会接受的。
????原文: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(《论语·里仁》)
????译文: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,但是不通过正当的办法摆脱贫困,就不会摆脱它。
????解读:以上两段,讲的是义利关系。君子的态度是对富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,对贫贱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。这种见利思义、见得思义的崇高品德,要求人们自觉地用道义来约束本身对物质利益的追求。这是一个带有遍及性的问题和原则。任何社会都存在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,都要求对个人的利益实行必然的约束和节制,社会每个成员应自觉地把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。
????原文: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(《论语·里仁》)
????译文:君子如果丢弃了仁德,又怎能叫做君子呢?
????解读:仁德是君子处世的根本,是君子为人之道的核心,是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的最重要特征,失去了仁德,君子将不成其为君子了。
????原文:君子周急不继富。(《论语·雍也》)
????译文:君子只救济急需救济的穷苦人,而不接济富人的。
????解读:从仁德的角度说救济穷苦人是仁的表示和实施,所以君子要做。君子不会为富人增加财富的。
????原文:女为君子儒,无为小人儒。(《论语·雍也》)
????译文: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,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。
????解读:君子、小人的称呼起源很早。孔子之前,划分君子、小人主要是物化标准,如乘车者为君子,劳心者为君子,贵族子弟为君子,当政者为君子等等。自孔子以后,将物化标准下的君子、小人划分改变为以道德为划分君子、小人的标准。上面的话典型地说明了孔子的不雅观点:同是劳心的儒者,不都是君子,而是有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。
????原文:人之生也直,罔之生也幸而免。(《论语·雍也》)
????译文:人的保留是靠正直有德,不正直的人的保留是侥幸免于死亡。
????解读:正直、有德,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尊敬,本身心态也安然安祥淡定,具有广阔的物质和精神的保留空间。
????原文: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
????译文:有能用我之道的,就去推行它;没有用我的道的,就把它隐藏在身。
????解读:这里的“用之”、“藏之”中的“之”字,都是指的君子的道德、道义。道德道义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根本,无论用得上和用不上,都不能丢弃。
????原文: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成求,从吾所好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
????译文:致富如果通过正道可以求得的话,即使是做市场的守门卒,我也愿意去做。如果致富不合于道而不成求的话,那我就按本身的爱好去做事。
????解读:这是君子为人之道中关于如何看待求富的不雅观点。即使做市场的基层员工,在君子看来,这就是通过本身的劳动而获得财富,就是“以其道而得之”。这里是对“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”两句话的具体解释。
????原文:钓而不纲,弋不射宿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
????译文:君子用鱼竿钓鱼,不要用大绳拉网捕鱼;射鸟不要射归巢歇宿的鸟。
????解读:这里讲的是君子既要有情趣,也要有生态意识。
????原文: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
????译文:君子赞许他的进步,不赞许他的退步。
????解读:这段是君子为人之道中关于如何看待别人的进步与后退,表白儒家积极向上的人生进取态度。
????原文:人洁己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
????译文:人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,我们要赞许他改正错误,不要抓住他的过去不放。
????解读:以上两段,具体表现了君子成人之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,不要抓住别人的过去错误不放。这种态度表现了仁德。
????原文:奢则不孙,俭则固。与其不孙也,宁固。(《论语·述而》)
????译文:奢侈了就不谦逊恭顺了,节俭了就显得简陋。与其不谦逊恭顺,宁可简陋。
????解读:谦逊恭顺,是儒家提倡的道德内容。节俭虽然显得简陋,但是由于保持了谦逊恭顺,君子宁可要节俭,而坚决拒绝奢侈。
????原文: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不雅观也已。(《论语·泰伯》)
????译文:如果他骄傲而又鄙吝,其他方面就不值得一看了。
????解读:这段话说明,君子对骄傲和鄙吝的厌恶,反映出重德甚于重才的态度。
????原文: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。(《论语·泰伯》)
????译文:君子要坚定本身的信念,努力地学习,誓死保卫完善的大道。
????解读:君子为了坚持本身的道德道义,要具有坚韧不拔和舍生忘死的精神。
????原文:狂而不直,侗(tóng)而不肯,倥倥(kōng)而不信,吾不知之矣。(《论语·泰伯》)
????译文:君子反对激进而又不直爽,幼稚而又不谨慎,无知而不守信用的人。
????解读:这三种行为是君子的为人之道中所极力反对的。君子为人之道是直爽、谨慎、守信用。
????原文:不忮(zhì)不求,何用不臧。(《论语·子罕》)
????译文:不忌恨别人,不乞求别人,做什么会不好呢?
????解读:忌恨别人是君子所反对的,乞求别人是君子人格所不能接受的。排除了这两点,做什么都会好起来的。
????原文: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(《论语·子罕》)
????译文:聪明的人不迷惑,有仁德的人不忧愁,勇敢的人不畏惧。
????解读:智、仁、勇是君子提倡的三项美德,为君子之道。《礼记·中庸》说“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”。把智仁勇看成为最高的道德。
????原文: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(《论语·先进》)
????译文:人不说话则已,一开口必然要中肯。
????解读:孔子阅历广泛,知识渊博,见识深远,他认为说话要经过深思熟虑的。
????原文:浸润之谮(zèn),肤受之愬(sù)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。(《论语·颜渊》)
????译文:像水一样逐渐渗透的谗言,使人有切肤之痛的诬告,在他面前都行不通。这就可以称为明智了。也可以称为志向高远了。
????解读:对于一个明智的人,对于一个志向高远的人,在他的人生之中,是免不了受到谗言的诋毁,也免不了受到诬告的陷害。但由于他坚定信念,谗言诬告在他面前,都不受影响,继续走本身的路。
????原文:驷不及舌。(《论语·颜渊》)
????译文: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。
????解读: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”,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句经典名言,孔子最早表述。说明君子坚守本身的诺言,实践本身的诺言,言行一致。
????原文:文犹质也,质犹文也。(《论语·颜渊》)
????译文:本质就像文采,文采就像本质,同样重要。
????解读:君子既看重内容,也重视外在的表示形式。形式和内容是一体的,同样重要。本质就是内容,文采就是外在形式,文采光大内容,内容充实文采,二者相依相存,谁也离不开谁,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。
????原文:先事后得,非崇德与?(《论语·颜渊》)
????译文:以做事为先,得利为后,不就是崇高的品德吗?
????解读: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先干事业,后考虑利。这也是君子在利益面前的为人之道。
????原文:攻其恶,无攻人之恶,非修慝与?(《论语·颜渊》)
????译文:检讨本身的过失,不指责别人的过失,不就是改掉本身的邪念吗?
????解读:这就是孔子在对待本身过错时的为人之道。把责己看得重,把责人看得轻。
????原文:一朝之忿,忘其身,以及其亲,非惑与?(《论语·颜渊》)
????译文:因为一时的愤恨而去格斗,忘了自身的安危,以至于牵连本身亲属,这不就是迷惑了吗?
????解读:做事应该考虑后果,不该感情用事,忘乎所以。
????原文: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(《论语·子路》)
????译文:本身做人有知耻之心,出使外国能完成君主使命,可以称为士了。
????解读:一个人有了知耻之心,他处处都会正确对待本身,谨慎做事,尽量避免因犯错误而感到可耻。这样他就会顺利完成本身的使命。
????原文:言必信,行必果。(《论语·子路》)
????译文:君子说话有信用,说到做到;行动果断、一干到底。
????解读:守信重诺,是君子的应有品质。
????原文:乡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。(《论语·子路》)
????译文:君子,乡里的善人都喜欢他,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。
????解读:君子是“恶不仁”之人,因此,乡里的坏人厌恶君子也是正常的。
????原文:君子易事而难说也。说之不以道,不说也;及其使人也,器之。(《论语·子路》)
????译文:在君子手下工作容易,但讨他喜欢却难。不安正道去讨他喜欢,他不会满意;到他用人的时候,他总是量才使用。
????解读:君子正大光明、心胸坦荡,反对谄媚取宠之人,也反对拍马巴结行为。用人并不因为你讨不讨他喜欢,而是按照你的能力和才华。
????原文: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。(《论语·子路》)
????译文:不能始终如一地保持本身的道德操守,有时就会遭受耻辱。
????解读:自始至终保持道德道义,一身正气,庄重就会有威严,是不会有耻辱的。
????原文:士而怀居,不足以为士矣。(《论语·宪问》)
????译文:士如果留恋家庭的安闲生活,就不配做士了。
????解读:一个真正的士,是不会把物质生活看得过重的。
????原文:贫而无怨难,富而无骄易。(《论语·宪问》)
????译文:贫穷而能没有怨恨,这是难以做到的;富有而能不骄傲,倒是容易做到的。
????解读:只有君子才可以“不患贫”,在贫贱时仍然保持本身的信仰而不怨恨。
????原文: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(《论语·宪问》)
????译文:说的话超过本身的行动是耻辱的。
????解读:言行一致才是美德,言过其行为可耻。提倡言行一致的风气。
????原文:君子道者三。仁者不忧,知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(《论语·宪问》)
????译文:君子之道有三:仁德的人不忧虑,智慧的人不迷惑,勇敢的人不畏惧。
????解读:君子有远虑而无近忧,有智慧所以不会被迷惑,有勇气而不会畏惧。
????原文:不逆诈,不亿不信,拟亦先觉者,是贤乎?(《论语·宪问》)
????译文:不事先猜疑别人的欺诈,不无按照地猜测别人不诚实,但对别人的欺诈和不诚实,却能事先觉察,这就是贤人吧。
????解读:不随意猜疑猜测别人,是因为君子有仁心;能提前觉察别人的不诚实,是因为君子有足够的智慧。
????原文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????译文:没有长远的考虑,必然会有眼前的忧患。
????解读:人应该有长远的人生目标,博大的胸怀。要学君子坦荡荡,不学小人长戚戚。
????原文: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孙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????译文:君子以义作为行事的根本,用礼仪来实行它,用谦逊的态度来表达它,靠诚信来完成它。
????解读:义、礼、信,是君子人生在世遵循的信条和规则。按此信条和规则做事,是必然能取得成功的。
????原文:巧言乱德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????译文:花言巧语会败坏一个人的德行。
????解读:有德行的君子是处处慎言的。一般的人花言巧语,当然会自我败坏德行。
????原文:小不忍则乱大谋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????译文:小事情不忍耐,就会败坏大的谋划。
????解读:为了实现本身的人生宏伟目标,对小事不要计较;为了做大事成功,小的挫折、小的委屈、小的纠纷等等,都要忍耐忽略。
????原文:君子贞而不谅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????译文: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。
????解读:谅,是不问是非地死守信用,即小信。这里说明了孔子关于“信”的重要思想:不能孤立地讲信,信要服从于道,即服从于仁和礼。离开了仁和礼的大原则,不问是非地讲“言必信”,这是小人对信的理解,为君子所不取。
????原文:敬其事而后其食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????译文:先要认真办事,然后再拿俸禄。
????解读:这里提倡的是,以敬其事为先,以得利禄为后。即今日所说工作第一,享受第二的意思。
????原文:恶夫佞者。(《论语·先进》)
????译文:君子厌恶花言巧语狡辩的人。
????解读:花言巧语和狡辩的人,往往不是脚踏实地的人,也是不实事求是的人,也是不稳重的人,君子当然厌恶了。
????原文: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?(《论语·季氏》)
????译文:有了危险不去扶助,跌倒了不去搀扶,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?
????解读:有了困难和危险,当事人应该同心协力给以克服。在遇到困难危险时,辅助人员更应该不屈不挠帮手解决问题。
????原文: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????译文:君子痛恨那种不肯实说本身心里想做什么,而又必然要找出理由来为本身辩白的做法。
????解读:这种行为是不老实的人的一种不老实的行为,君子当然反对了。
????原文:季氏八佾(yì)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成忍也。(《论语·八佾》)
????译文:季氏(执事鲁大夫)在本身家里用只有天子才用的八修舞来举行舞会,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,还有什么事他不忍心做呢?
????解读:“是可忍,孰不成忍”是一句千古名言,至今脍炙人口。它起源于孔子对季孙僭越行为的谴责。孔子的正名学说,把僭越行为看得很严重,故有是说。孔子强调遵守制度和规矩的重要性。
????原文: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????译文:君子有九个问题要思考:看时,要考虑是不是看明白了;听时要考虑是不是听清楚了;本身的脸色,要考虑是不是温和的;容貌态度,要考虑是不是谦恭了;言语说话,要考虑是不是忠诚;办事要考虑是不是谨慎严肃;遇到疑问,要考虑向人家请教;忿怒时,要考虑是不是会有后患;看到将有所得,要考虑是否合于道义的要求。
????解读:这段话是孔子对《尚书·洪范篇》的学习发挥。《尚书》提出五种考虑,孔子发挥为九种。
????原文:见善如不及,见不善如探汤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????译文:君子看见好的行为总像赶不上似得,努力去追求;看见不好的行为,就像要把手伸进滚烫的锅里一样,赶紧躲开。
????解读:追求真善美,厌恶假恶丑,是由君子的本性决定的。
????原文:隐居以求其志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????译文:君子隐居避世以追求本身的志向。
????解读:隐居只是君子修身和为人之道的一种方式,而不是君子的人生目标。他和宗教信徒的隐居是有本质的区别。所以,人虽在隐居,但仍在追求本身的人生志向。
????原文:行义以达其道。(《论语·季氏》)
????译文:君子做符合道义的事以实现本身的主张。
????解读:君子胸怀的是道德道义,主张的也是道德道义,做符合道义的事,就是在实践本身的主张。
????原文: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(《论语·阳货》)
????译文:外表严厉而内心薄弱虚弱,拿小人来比方,就像钻墙洞的小偷吧。
????解读:小偷就是小人,外表严厉而内心薄弱虚弱的人就是小人。
????原文: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。(《论语·子张》)
????译文:君子遇见危险能献出本身的生命,见到有所得时能考虑是否合于道义的要求。
????解读:见义勇为,见得思义,是君子的道德道义决定的,当然也是君子的崇高行为。
????原文:大德不逾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(《论语·子张》)
????译文:大德大节上不能超越边界,小德小节上有点出入是可以的。
????解读:这段说明了孔子的权变思想,不死板,灵活处事。“小德出入”是在万不得已和不得不为之时才会有的。这句话的另一表达是“君子贞而不谅”。
????原文:君子不伤脾胃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????译文: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,而又无所耗费。
????解读:君子是通过本身正确的施政方法来使百姓获得恩惠,而不是通过破费本身个人的钱来救济百姓。
????原文:(君子)劳而不怨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????译文:君子使百姓劳作,而又使百姓不怨恨。
????解读:君子是通过正确的施政方法调动百姓的积极性,所以百姓劳作而不怨恨。比如“使民以时”,在农闲时间让百姓出劳务,百姓就不怨恨。
????原文:(君子)欲而不贪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????译文:君子要有欲望,而不贪婪。
????解读:君子也是人,也有七情六欲,但君子是有欲望而不贪婪,要有节制。
????原文:(君子)泰而不骄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????译文:君子安泰而不骄傲。
????解读:君子心胸坦荡荡,心地坦然,本质决定他是不会盛气凌人的。
????原文:(君子)威而不猛。(《论语·尧曰》)
????译文:君子威严而不凶猛。
????解读:威严是君子的一种风度,是君子庄重神态的外在表示,只会给人以敬重而不给人以凶猛的感觉。
????原文: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(《论语·卫灵公》)
????译文:众人都厌恶他,必然要去考察一下;大家都喜欢他,也必然要去考察一下。
????解读:一个人的好坏,不能单纯依靠众人的口碑定论,而是靠君子本身亲身考察。君子不能人云亦云,而要有本身的思考。
????原文:于乡党,恂恂如也。(《论语·乡党》)
????译文:君子在乡里人面前,要显得恭顺诚信,好像不善于扳谈。
????解读:乡党,就是本身土生土长的家乡近邻或近亲,在他们面前,态度应该谦恭。
????原文: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(《论语·先进》)
????译文:还没能侍奉人,怎么能侍奉鬼呢?
????解读:孔子是不谈论鬼神的。他对鬼神的态度,是敬鬼神而远之。
????原文:未知生,焉知死?(《论语·先进》)
????译文:对生的道理还不知道,怎么能知道死呢?
????解读:这两段表示出君子对鬼神生死的现实的、理性的态度。联系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,就是有智慧,可以看出孔子重视的是社会问题、人生问题和专心为百姓做事。
????原文: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?焉能为亡?(《论语·子张》)
????译文:固守道义而不弘大,信仰道义而不忠实于它,这究竟是有道德呢?还是没有道德?
????解读:孔子这里说的,显然是指的那些不是完全有道德的人。既然固守道德,就应该将它发扬光大;既然信仰道义,就应该忠于道义。这才是真正有道德道义的人。
|